日新说Copernicium

西班牙女演员在印度遭7人施暴背后的印度强奸文化根源 | 她者

发表时间:2024-03-04 18:08

据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五(3月1日)晚上,一名35岁的西班牙女演员在印度贾坎德邦杜姆卡区骑自行车旅行时遭7人轮奸,她的丈夫也遭到残酷殴打。

英国独立报报导,这对夫妇经营了一个社群媒体Instagram帐号,记录他们骑摩托车在南亚旅游经历,他们分享了一段影片,详述这段可怕的经历。这对夫妇脸上明显有受伤和瘀青,但还是勇敢地回忆起了他们遭袭击的经历。

这场骇人听闻的悲剧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性别暴力和强奸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政府官方的犯罪数据,在印度,每15分钟就有一起强奸案报案。2017年,警方登记在册的强奸案有3.25万起,这意味着几乎每天就有90起。国家犯罪记录局于2019年10月21日发布了2017年的报告,其中指出全国共报告了359849起针对妇女的犯罪案件。由于大多数强奸案件都没有被报告,因此真实的数字要大得多。

长期以来,强奸一直是印度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针对女性的犯罪之一,成为印度社会的一大耻辱。强奸案件数量的不断上升为强奸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温床。这种文化将受害者负责,视性暴力为日常现象,认为通过改变受害者的行为而非加强对加害者的惩治可以解决问题。

这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深重的伤害,还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和发展机会。强奸文化的存在,使得强奸行为被日渐正常化,愈演愈烈。在印度,学校性教育的缺失、流行文化中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强奸笑话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言论和行为,都在轻视甚至美化性侵行为。

性别歧视的行为被正常化,正是这种增长的根源。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强奸文化如何被社会广泛传播,并讨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阻止这一现象。

印度的强奸文化

印度是一个文化多样的国家。其中有些文化非常古老,有些则是新流行开的。其中最古老的一种文化仍然盛行,人们对此谈论不多,但却家喻户晓,那就是"强奸文化"。由于人们不愿接受事实,这个词通常被蒙上阴影。它之所以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是因为人们对幸存者和性暴力普遍抱有负面心态。

强奸文化是一种将强奸和性暴力正常化的社会学环境。这种文化源于强奸笑话、性别歧视行为、对有毒大男子主义的接受、对受害者的指责以及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受害者受到指责和羞辱的文化,社会告诉受害者这是她们自找的,而施暴者却受到保护。它轻视性侵犯和性行为,使其看起来非常正常。这种文化对受影响的妇女进行评判,并将她们的安全责任归咎于她们的行为。

众所周知,印度社会中热衷提起的"男孩就是男孩"这样的短语是这些施暴者的挡箭牌,它支持强奸文化,它让男性犯错时不用担心后果,而女孩却要承受痛苦。我们需要了解印度社会是如何助长这种腐朽文化的。

对婚内强奸的无知和疏忽

强奸的定义主要基于150年前的殖民法案定义。虽然印度2012年的抗议活动促使对强奸的古老定义进行了修改,将骚扰、跟踪和酸液袭击纳入其中,但针对犯罪者的措施执行不力,遗漏了婚内强奸案件。

印度反对修改法律的声音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印度前首席大法官的评论,他说将婚内强奸定为犯罪将导致"......家庭的无政府状态,而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有了维护家庭价值观的家庭平台才得以维持"。

婚内强奸让每个男人都可以在未经伴侣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关系。在印度,这种行为仍未被定为犯罪,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看到婚内强奸这样的事情。这项立法的支持者给出的首要理由是保护婚姻制度的神圣性。

妇女不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社会规范、对离婚的鄙视、害怕被家庭评判和抛弃,以及社会的排斥。我们的制度和社会都支持婚内强奸,这为强奸文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强奸笑话的使用

印度男性在与朋友们玩乐时热衷于使用这类笑话。性暴力的幸存者应该得到同情和支持。不应该为了博得几分欢笑而让她们感到被激怒了。此外,这类笑话还验证了强奸犯的行为和思想。开这种玩笑就是麻木不仁的错误。

强奸受害者的污名化

强奸不仅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更对其精神世界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性侵犯的受害者遭受着极大的心理创伤。若此不足以描述其苦痛,社会往往还会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使她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在印度,性侵犯的受害者受到的对待甚至比犯罪者还要恶劣。

这也是许多受害者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之一。对受害者的指责使得幸存者被边缘化,使得人们难以站出来报告遭受的虐待。用“你穿得太暴露”或“你激怒了他”等言论,实际上是在错误地指责受害者。这种错误的责任归咎不仅存在于社会普遍观念中,甚至在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公众人物言论中也能看到。有名演员曾评论说,“女性的着装选择”是导致“不受欢迎的性挑逗”的主要原因。

强奸受害者的污名化是导致此类性别暴力案件报案率低的关键原因。许多受害者因为害怕无法获得公正审判和担心遭受家庭、社区及执法机构的长期羞辱而选择沉默。这种羞耻感根植于深刻的制度性性别歧视和父权制之中,父权制将女性的身体视为荣誉的象征。

同时,印度社会常常劝告幸存者不要向当局或公众透露遭受的侵犯,受害者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们认为这些遭遇在女性中是常见的,分享出来会在社会中引起尴尬。但人们需要明白,这种做法不仅轻视了受害者的创伤,同时也保护了犯罪者,让他们免受应有的法律惩处。

政府空洞地承诺伸张正义

虽然高层官员偶尔也会发表强烈谴责强奸的声明,批评家们的回应是,这些措施不会奏效,只是政府为了避免解决性别暴力和强奸文化的系统性原因而采取的"逃避"措施。

活动家们认为,在最近一些备受关注的案件中,死刑处罚对强奸统计数字的改变微乎其微。有关印度强奸案的研究表明,死刑的引入与强奸案的减少之间并无关联。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只会助长一种说法,即强奸受害者应该为针对她们的暴力行为受到谴责,而司法机制往往是表面文章多于实际效果。

种姓制度、执法人员和权势集团的参与

在几年前印度发生的Hathras轮奸案中,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犯罪者逍遥法外,他们利用为受害者伸张正义而设立的机构来对付受害者。受害者是达利特人,来自印度种姓等级制度的"最低"阶层,而罪犯则来自"最高"种姓,即婆罗门社区。北方邦的民选官员站在肇事者一边,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选举上依赖于上层种姓印度教徒的选票库,从而强化了种姓运作进一步边缘化和残害贱民妇女的方式。

此外,参与此案的警官表现出了严重的麻木不仁,他们不仅没有为受害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持,例如公然无视所提出的投诉,而且还在受害者死后用汽油焚烧了她的尸体,以避免发生他们所声称的可能导致"种姓骚乱"的事件。这种匆忙的火化很可能是为了销毁法医证据,使案件对强奸犯的指控更加有力。因此,通过Hathras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执法人员和政治人物是如何庇护和纵容罪犯的。

宝莱坞电影中的厌女性歌曲和剧本

备受瞩目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制片人,亦不可推卸其应负之责任。这些电影作品在整个南亚地区广受欢迎,因而在塑造有关妇女和性别的社会文化规范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宝莱坞的众多作品,往往固守父权主义的叙述,情节反映出一种倒退的倾向,暗示妇女在性关系或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和决策权。此外,通过在剧情中穿插商业化的"男性向"片段,宝莱坞电影将女性塑造为顺应男性视角的性对象,进一步将女性过度物化的现象正常化。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鲍勃·多尔”实验,该实验揭示了儿童如何模仿他们在电视上观看到的行为模式。因此,宝莱坞以娱乐的名义对女性进行物化的做法,其影响力不容小觑。这既是宝莱坞的责任,也是社会大众的责任。因为公众对这类电影的喜爱促使其持续生产和流传。

性暴力武器化

将妇女的身体作为武器使用,长久以来已成为南亚地区结构的一部分。1947年及1971年的大规模强奸事件,是该地区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妇女的身体成为了国家荣誉争夺的战场,而耻辱却不公正地落在了受害者身上,加害者却往往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因此,尽管数字媒体在整个南亚地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公众关注性别暴力和强奸文化,这仅是迈出的第一步。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邻国,类似的性别暴力现象广泛存在,迫切需要通过结构性的改革来保护妇女,并改变关于性别和暴力的社会及法律规范。

本文旨在探讨印度社会在强奸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仅涉及主要原因,但已突显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强奸文化还能被击碎打倒吗?

每个人都希望杜绝强奸,但知道如何行动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正是印度最终形成一种似乎支持强奸文化的氛围的原因。当社会不断正常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时,强奸文化便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生根发芽。

只有当人们开始从他们所观看的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中察觉到这种文化的存在,才能真正地看见并理解它。尽管时间已经过去许多年,印度的女性依旧被看作是男性的财产,需要受到保护。在印度社会中,尽管女孩可以穿着暴露,但社会没有教育男孩认识到女孩的身体不属于他们,他们有责任确保女孩的安全。

男性并非天生就是掠夺者,而是社会的行为模式和外部因素塑造了他们成为掠夺者。这种行为是强奸文化的直接产物。需要向每个人明确,教育男孩和女孩关于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的课程存在不连贯之处。

虽然从表面上看,印度社会在面对性别暴力和强奸文化等跨领域问题后,政府采取了修改保护妇女法律的措施,但仍有许多实际建议需要被采纳和听取。

开展关于强奸是暴力犯罪的教育

教育课程需要从小大力灌输性别意识。在印度,从上一个十年初期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在讨论,比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杰奎琳·巴哈(Jacqueline Bhabha)博士提出在学校里与孩子们讨论性别和性别规范,包括教他们如何与异性交往。强奸文化的去社会化必须从儿童形成对社会中其他人的态度和习惯的最初年龄开始。

"演变"和修订强奸的法律定义

民间社会活动家应组成一个请愿团,要求修改强奸的法律定义。2020年10月,印度最高法院听取了变性受害者的此类请愿,建议强奸的定义应包括与他人发生的任何形式的强迫性行为,从而反映出强奸或性侵犯的性别中立定义。这一定义还应包括同性和变性群体以及婚内强奸。

建立证人保护制度

证人保护政策可确保证人在起诉和打击性别暴力案件时不受恐吓。此类法律应在印度实施,增加这些框架将保护那些容易受到被指控的强奸犯和支持者报复的妇女。

为妇女创建网上"安全空间"

几年前,一位在牛津大学接受过培训的律师创建了一个网站,专门记录印度妇女遭受性骚扰和性骚扰的经历。应在印度各地设立这样的网站,让妇女能够在匿名的情况下放心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得到其他幸存者的精神支持和同情。新举措还可以以西方国家的组织为基础,提供无偿法律咨询、心理健康和创伤资源。

重新评估审查机构的优先事项

印度设有着一个权威的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核那些被认为是反女性或传播厌女观念的电影内容。然而,在过去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审查露骨的性内容,对于物化女性身体的画面却视而不见。如果说创作自由成了一个讨论焦点,那么至少在含有反女性内容的电影中加入法定的警告标识,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国际和企业资助"妇女赋权"项目

去年,一部名为《Devi》的短片在印度引起了极大关注,该片展示了强奸和性侵犯的受害者可以属于任何年龄段和社会地位。虽然宝莱坞近来一直在拍摄以女性为导向、描绘女性自主的电影,但这些努力已被将性别暴力和父权制正常化的大制作电影所抵消。

坚持不懈的社会运动

2012年,印度的尼尔巴亚强奸案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公众强烈抗议;数字论坛上充斥着这一犯罪的可怕细节,激励人们占领街道和公共场所,抗议针对妇女的犯罪。

在抗议活动之后,印度的公众压力也导致在2013年制定了更加严厉的《反强奸刑法》。#MeToo运动的出现还推动了多个南亚国家的女律师建立媒介,为幸存者提供快速、安全的援助。这包括咨询服务和接触专门处理妇女问题的律师。

2020年夏天,美国的"黑人的生命很重要"(Black Lives Matter)抗议活动引发了关于印度低种姓印度教达利特人(Dalits)受奴役和警察暴力问题的讨论,许多民权活动家将"达利特人的生命很重要"(Dalits Lives Matter)作为口号,以强调平行的压迫结构,并呼吁反对印度长期以来对达利特人的压迫。除了针对妇女的犯罪之外,这些抗议活动还直接挑战了种姓主义的主题,乍一看似乎促成了有意义的改革。

现在是时候了,印度民众和印度社会不能再把责任推给受害者,而是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印度这个国家需要明白,需要受到惩罚的是强奸犯。所有人都知道改变并不容易,但必须一试。只有当印度社会团结一致并为之奋斗时,改变才会到来,才能从根本上结束印度的强奸文化。

网站文章皆来自网络个人作者,不代表网站观点,本网站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