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说Copernicium

蓝墙之下:三州不到十万选民将决定谁将当选美国总统

发表时间:2024-11-03 17:13

在经历了现代美国最为动荡的总统选举后,白宫之争如今进入最后关键时刻,战局已聚焦于三个关键州:密歇根、威斯康星和宾夕法尼亚。过去三次总统大选,这三个州都是决定性战场,如今依然掌握着2024年选举的最终走向。

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期望她所构建的反特朗普联盟能够充分调动广泛民意,以抵御外部不利的政治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则下注在这个联盟的脆弱性上,寄希望于全球性反现任情绪的蔓延能使哈里斯的阵营自乱阵脚。

2024年的夏季竞选格外动荡:一位候选人经历了令人震惊的暗杀未遂事件,另一位则在议会动荡中遭遇罢免。这一切似乎注定了,这场总统角逐最终将在完全可以预料的地方——由密歇根、威斯康星和宾夕法尼亚这三州的不足十万选民来定胜负。

特朗普一如既往地操纵着民众的不满情绪。他引用罗纳德·里根的经典语句,提醒选民反思现状是否真的比四年前更好。他像一位精心策划的“大奖发放者”一样,许诺各种福利,从补贴试管婴儿治疗,到免税的小费、加班费,甚至社会保障福利。他的竞选风格带有浓厚的“中奖政治”色彩,仿佛能在选民家门口“送钱”。

但特朗普就是特朗普,他最擅长扮演巨魔的角色,试图瓦解哈里斯的联盟,甚至在公开场合不时打破传统套路和剧本。上周末,他在底特律郊区出人意料地邀请一批穆斯林伊玛目上台合影,其中不少人身穿宗教长袍。这一举动引发了密歇根州阿拉伯社区的强烈反响。据密歇根州一位重量级议员透露,当地阿拉伯社区的领导人向州内民主党高层提出疑问,质问为何哈里斯没有向穆斯林群体表达支持。

不过,特朗普的表演往往矛盾重重。尽管他在集会场内向伊玛目示好,场外的部分支持者却公开表达希望特朗普“驱逐移民”。当初,特朗普还曾主张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但如今,这一立场似乎被悄然放下。他开始试图争取足够的阿拉伯选民,以阻止哈里斯在密歇根获胜——这是哈里斯争夺270张选举人票的关键所在。

有时特朗普会毫不避讳地坦言自己的策略。本周,他在新墨西哥州发表演讲,这一州向来被认为蓝色基本盘稳固。特朗普在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解释道:“我来这里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我非常喜欢你们,而这对我在西班牙裔或拉美裔社区的声望很有帮助。”

然而,特朗普在分化哈里斯联盟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步,来自他竞选团队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利用了黑人电台主持人查拉曼吉(Charlamagne tha God)节目中的片段,节目中讨论到哈里斯曾支持一项加州法案,为监狱囚犯提供变性手术的补贴。广告中引用了查拉曼吉的原话:“我绝不希望我的纳税钱被用于这种事。” 这则广告在非裔美国人社区引发了巨大反响,许多黑人男性的焦点小组甚至开始原样复述其中的内容,显示出其在该群体中的影响力。

特朗普时代虽给民主党带来了短暂的政治红利,但也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在过去几年里,特朗普的分裂性风格使民主党得以聚集起一个庞大却缺乏一致性的选民联盟,帮助他们赢得了总统宝座、州长和国会多数席位。但这也是民主党的包袱——他们的联盟内部存在着诸多矛盾,选民们对前总统的反感是为数不多的共识。在如今的执政压力下,维系这一松散的联盟变得愈发困难。民主党要想确保核心票仓,就必须在不同利益间做出取舍,而任何决定都可能冒犯到联盟中的某个群体,从而令这脆弱的团结走向破裂。

例如,哈里斯愿意与共和党内的“异见”人士莉兹·切尼(Liz Cheney)共同出现在选民面前,但在进步派与中间派之间,她依然谨慎选择立场,承诺保持中立路线,避免冒犯进步派支持者。这种微妙的平衡考验着她的策略智慧,但也反映出在联盟各派利益交错的情况下,任何一步都难以讨好所有人。

此外,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仍受争议的现任总统竞选连任,以及全球范围内因疫情疲软带来的消极情绪,让选民的情绪越发低迷。这为特朗普的回归提供了空间,他一如既往地凭借强人式的魅力吸引选民,尤其在移民问题上采取替罪羊策略。这一手法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仍然奏效,尤其是在不愿正视种族分裂问题的情况下,特朗普的言行将移民作为矛盾焦点,激起了部分选民的支持。

若哈里斯无法在“阳光地带”赢得两个州的支持,特朗普拿到270张选举人票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只要在密歇根、威斯康星或宾夕法尼亚中的任意一个州取胜,特朗普就有望再次登上白宫宝座。

尽管如此,特朗普仍可能在选举日或在最终票数统计结束时落败。若真如此,很大程度上将归因于他自己。哈里斯团队在詹·奥马利·狄龙(Jen O’Malley Dillon)的精心策划下,展现出了顽强的竞选姿态:短短三个月内,他们成功组织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大会、出色的辩论表现,并努力在关键州争取势均力敌的局面。

尽管如此,民主党人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的最大优势依然牢固。自2017年特别选举以来,民主党在郊区的支持不断增强,这种支持源于中产阶层对特朗普主义的反感,甚至在品牌消费上都反映出某种趋势,人们戏称民主党获胜得益于“卢勒蒙(Lululemon)和乐福鞋(loafers)”的反弹效应。可以说,特朗普几乎成为这场政治“连续剧”的固定角色,他的存在在过去十年里间接推动了民主党在多个战场获胜。

坦率而言,民主党之所以今年有机会参与角逐,极大程度上是因为共和党候选人主张排外且立场极端。此外,最高法院在共和党推动下撤销了联邦层面堕胎合法化的保护,使得这一问题成为民主党动员的重要议题。

看看特朗普的言论就不难理解他的极端性。他不仅扬言要惩罚批评者,还强调要“保护女性,无论她们是否喜欢”,甚至称2020年大选后爆发的骚乱为“爱的日子”。这种激烈言辞层出不穷,放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使候选人失去选民支持。然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却逐渐将这些言论视为“无伤大雅的推文”,不以为意,这反而让他在数百万潜在选民眼中失去吸引力。

除了激进言论,特朗普还面临着多项刑事指控、性丑闻以及对婚姻不忠的指责,尤其是罗伊案被推翻后的现实,使得女性选民愈发感到危机感。这种情绪或将引发历史性的女性投票热潮,可能最终决定特朗普的选举命运并将他排除在白宫之外。

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众议员玛丽·盖伊·斯坎伦在费城哈里斯的支持集会上表示,副总统有望在她所在的郊区赢得比拜登更大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女性选民的支持。斯坎伦分享了她在基层拉票时的见闻:“我们敲了很多门,特别是看到性别上的差异。有时丈夫会坚定地说:‘这家没有民主党人’,而躲在后面的女儿或妻子则悄悄表示‘嘿,我在这呢!’”她挥手模仿这些家庭中女性的举动,描绘出对特朗普不满的隐秘情绪。

特朗普在政治策略上确实犯下了许多“罪行”,他不仅极具分裂性,还在团结共和党内力量上有明显疏漏。例如,他未能向初选中的主要对手、南卡罗来纳州前州长尼基·黑利寻求帮助,因不愿向批评者低头,让他失去了在初选中赢得重要支持的机会。因此,当他来到费城郊区参加问答活动时,尽管黑利在当地初选赢得了四分之一的选票,特朗普却选择与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一同出席,而非争取更有“本地认同感”的黑利的支持。诺姆的形象并不符合宾夕法尼亚郊区选民的传统共和党人预期,反而让特朗普的政治策略更显脱节。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似乎更倾向于与一些“渴望支持”的边缘角色联手,如前民主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和小罗伯特·肯尼迪,而不愿给自己曾任命的前联合国大使黑利一个机会。这种选择无疑表明,特朗普在扩大共和党联盟和争取关键选民方面的顽固与短视,或将削弱他在竞争激烈的选区中击败哈里斯的胜算。

这场选战最大的讽刺莫过于,小罗伯特·肯尼迪在关键州的持续存在很可能从特朗普那里分走足够的选票,进而让哈里斯赢得密歇根和威斯康星等摇摆州。双方的竞选团队在私下里达成了少数共识之一,即肯尼迪的“搅局”对特朗普的影响恐怕更为负面,或许会成为他的“意外阻碍”而非助力。

前众议员查理·登特指出,关键在于哈里斯能否在费城郊区、匹兹堡、阿伦敦和哈里斯堡等地赢得足够支持,以抵消特朗普在乡村和小城市的优势。2020年拜登在费城郊区四个县赢得了19个百分点的领先,哈里斯若想保证胜算,不仅需要维持这一优势,还需扩大总票数和差额,特别是万一费城本地投票率下降的情况下。

费城老牌政治人物、前国会议员罗伯特·A·布雷迪坐镇民主党总部,正焦虑地谋划筹资方案。布雷迪直接表明了立场:“我在想尽一切办法筹钱,甚至不惜‘该死的抵押贷款’,我绝不能让那个混蛋当上总统。”

布雷迪身旁是年轻的助手兼数据分析师吉安尼·希尔,他的笔记本电脑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选票数据。希尔表示,他们对费城地区哈里斯的得票数目标十分明确:“如果我们的目标是45万,那结果将会很紧张,可能不会在投票日宣布胜负;若能达到48万票,我就有信心;而若超过50万票,我们几乎可以宣告胜利。”

作者简介:乔纳森·马丁(Jonathan Martin)是《政客》(POLITICO)杂志的高级政治专栏作家兼政治事务局局长。他报道了美国各个角落的选举,并合著了一本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的畅销书。他的报道专栏记录了美国政治的内部对话和主要趋势。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网站文章皆来自网络个人作者,不代表网站观点,本网站仅供交流学习。